拨云见日 水落石出
Creating Chemistry:由于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别人告诉我们什么,那么信任扮演着什么角色?
MONA SIMION教授:在汲取知识时,我们非常依赖他人的证实,因为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局限性。我无法自行丈量位于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有多高,因此我相信我的地理老师。这涉及信任,但以被动而不是主动的方式。我不需要正面的理由来相信我的地理老师——我不需要在相信她之前确认她的资历,我需要的只是没有任何她不值得被信赖的理由。
如果我们对专家的信心崩塌了,会发生什么?
专家证词是非常重要的证据。然而,在充满不信任的环境中,我们开始怀疑专家在欺骗我们。这是不健康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多依靠我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专家的证词,也往往是不理性的:专家比我们更可靠,因为我们身处同一个社会,已经投入资源来教育他们。以这种方式划分认知劳动,能让我们很好地收集信息。
在信任别人的观点和自行思考之间,我们如何取得适当的平衡?
如果风险很高,那么自己去了解更多是合理的。例如,在做出影响你孩子健康的决定时,寻找更多证据是合理的。那么你需要综合考量专家证据以及其他你自行收集的证据。另一方面,如果风险不高,那么这样做就没有意义—你不会花几个小时收集有关今天是否会下雨的证据,你只需相信天气预报即可。
如何正确应对专家之间的分歧?
如果专家之间存在分歧,在某些情况下,我不能理性地相信任何一方,这时我必须把信任暂时放下。但面对所有的专家分歧时,情况并非如此。只有当双方的证据都同等重要时,这样做才是合理的。类似严重的专家分歧很少发生。当它真的发生时,这非常可怕 — 突然之间,我们再也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这很难,特别是如果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因为这意味着冒险。但好消息是,我再次强调,这很少发生。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专家分歧——在气候变化或疫苗功效等问题上— 都无法以这种方式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中止信任并不合理。
当我们认为我们确信的事情被证明不是真相时,会发生什么?
拨云见日,水落石出。我们是容易犯错的生物,我们确实偶尔会犯错。但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基于当时可用的信息量采取行动。我们能存活至今这一事实,就证明我们基本上都做对了。多数情况下,我们是非常可靠的知识生产者和接受者。有时我们会搞错,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遵循证据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