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建築之未來
在人口膨脹、資源緊缺的城市未來,人們需要怎樣的居住環境?中國的可持續建築和生態城市發展如何在挑戰中尋找機會?
距離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約17公里的馬斯達爾城(Masdar city)有著各種奇妙的別稱:中東太陽城、零碳方舟、沙漠中的烏托邦。人們之所以為這個仍在建設中、占地僅6平方公里的小城冠以如此多美麗的頭銜,皆因為它被視為未來城市的典範。
建立在年平均氣溫40到50攝氏度、地下埋藏著1000億桶石油的沙漠地帶,馬斯達爾城卻不會耗費一滴石油,其最終目標是實現“零碳、零排放”。通過巧妙的設計,馬斯達爾城的平均溫度可以比城外降低20度;所有建築使用的能源均來自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將占到整個城市能源供給的8成以上,目前這座建設中的城市電力供應幾乎完全依賴沙漠中一座10兆瓦的巨型太陽能發電站。
為了發揮名副其實的先鋒作用,馬斯達爾公司已與巴斯夫等業界領先公司開展合作,目標是把馬斯達爾成建設成「全球生態城市範本」,為世界各地提供包括可持續建築、交通等解決方案在內的靈感和最佳實踐。
城市化的趨勢不可逆轉,而城市化帶來的諸多挑戰也越來越無法回避。目前全球人口中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已經多於農村,預計2050年全球75%的人口在城市居住。那些擁有千萬以上人口的大都市該如何預防城市的無序擴張?目前城市消耗了世界能源的三分之二,我們將如何節能降耗?
建築是城市的主體,也是能源消耗大戶,全球大都市建築能耗平均占社會總能耗的約三分之一。在能源挑戰下,可持續性庸置疑將成為未來建築的最大趨勢。可持續建築的核心理念是追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結合,且有利於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於減少能耗、節約用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生態和健康、提高生產力、有利於子孫後代。被動式建築是可持續建築的典型代表,而馬斯達爾城所追求的「零碳、零排放」和舒適環境也是可持續建築的終極目標。
各國政府已經紛紛表示支持可持續建築的政策和目標。根據歐盟最新規定,2020年以後,所有新建房屋如果不能達到被動式建築的標準,將不予發放開工建設許可證。這也意味著,在那以後,歐盟國家新建的所有建築,都將是被動式建築。歐洲各國還出臺了更多聚體措施。例如,德國政府規定到2020年所有新建建築實現「零排放」,而瑞典也要求到2020年新建建築完全擺脫對石化能源的依賴。
可持續建築不僅將是節能的典範,而且同樣可以為人提供舒適的環境。摩天大樓是現代城市的標識。儘管人們對於摩天大樓的評價毀譽參半,但不可否認,摩天大樓在加強城市縱向發展、防止城市過度橫向擴張方面功不可沒。摩天大樓讓城市人口的容量成倍增加,並且縮短了人們交通出行的距離。此外,摩天大樓的集中式設計可以更好的幫助城市節能、減耗。
在功能上,摩天大樓正在從以往的商務辦公場所變為更加多元化的綜合功能體。倫敦的碎片大廈(The Shard)是一個包括住宅、餐廳、辦公大樓和酒店的「垂直村落」;2014年完工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也兼具餐廳、咖啡館、商店和花園等開放式公共空間。這些建築設施可供人們工作、休息、娛樂和社交。走出辦公室在大街上喝一杯咖啡或吃點東西的老習慣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走進電梯,選擇上樓或下樓到最近的咖啡館或健身房。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創造了全球速度之最。中國的城市人口已經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7億人增長到2012年的7.1億人。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9%增加到了2012年的52.6%。到2020年,中國將邁入高收入國家,以這樣的增長趨勢,中國的城市化率將在未來10年、20年內會持續成長,向75%、80%的方向發展。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曲翠松博士表示:「中國城市化的發展,一方面給建築行業帶來機會,另一方面為了改善建築的可持續性,用品質換速度是必然的結果。」據中國官方資料披露,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但建築的平均壽命大約僅有30年
在中國,城市對可持續建築的需求更加迫切。據中國建設部科技司的研究表明,中國建築能耗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逐年上升,目前約佔總能耗的1/3。最近幾年,中國處於建設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高達16億至20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築面積的總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築。
在曲翠松看來,中國發展可持續建築面臨三大挑戰:一是購房者對於房屋品質的關注度不高導致房屋品質在售價因素中所佔比例太低,房產開發商因看不到需求而沒有形成提升房產品質的動力;二是持有高端房產物業的用戶群環保意識有待提升,目前他們仍是中國資源、能耗消耗最高的人群;三是政府對於可持續建築的支持政策力度不夠,房產開發商動力不足。
「中國城市化的發展,一方面給建築行業帶來機會,另一方面為了改善建築的可持續性,用品質換速度是必然的結果。」
曲翠松博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可持續建築對於降低城市能耗將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以目前德國被動房為例,其每平方米的能耗僅為普通建築的四分之一。如果中國建築都以按照被動建築的標準建設,預計煤開採量可以減少到現在的三分之一。中國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建築節能的發展,並提出到2020年新建建築要達到75%的節能標準。
事實上,中國並不缺乏在節能地產領域深耕並取得卓著成果的地產開發商,朗詩集團就是其中的代表。通過對於可持續建築持續研發投入,朗詩在房地產行業獨樹一幟。「如果中國的建築能變得更可持續,整個地球都將獲益。」朗詩集團副總裁謝遠建說,「我們開發的樓盤不但可以為居住者提供常年恒溫、恒濕的舒適居住環境,而且通過保溫節能、地源熱泵等技術做到比普通房屋更加節能、低碳、環保。」十多年來,專注節能地產的朗詩不但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了完美統一,購房者中30%以上為二次購買者。
「如果中國的建築能變得更可持續,整個地球都將獲益。」
謝遠建,朗詩集團副總裁
「我們正與地產開發商聯手進行創新產品和系統的研發,共同實現可持續建築的夢想。」
鄭大慶博士,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負責大中華區業務與市場發展
建設可持續建築離不開高品質的建材,巴斯夫是可持續建築的積極宣導者,也是全球領先節能建材和建築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鄭大慶博士表示:「品質優異的建材有諸多好處,例如可以增加房屋的耐用性、減少維護的投入,讓房屋的能效更高,還可以實現更短的建造週期並節省勞動力成本。」
「作為建築材料供應商,巴斯夫與中國地產開發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我們也見證了開發商和用戶對於房屋開發、購買理念的轉變。”鄭大慶說,“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和建築商開始選用高品質的建築材料,公眾對於建築品質的關注度也在逐步提升。」鄭大慶說:「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和建築商開始選用高品質的建築材料,公眾對於建築品質的關注度也在逐步提升,我們正與地產開發商攜手,共同實現可持續建築的夢想。」
觀念的轉變將成為一切變化的開始。中國擁有節能建築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是太陽能、風能等可持續能源設備最大製造國和消費國,越來越多的建材廠商也在向可持續發展轉變,這一切都奠定了建設生態城市、開發可持續建築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中國城市正在轉變以往以GDP為導向的增長方式,「可持續建築」將會成為一個城市對外交流中最重要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