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的五个 E

新加坡前首席城市规划师刘太格博士曾将这一岛国从贫民窟集中地变成了全球最适宜居住的特大城市之一。投身城市规划五十载,对他来说,创造归属感是重中之重。他在文中阐述了其中的关键因素。

刘博士身后的碧山公园有一条自然化河流,丰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Creating Chemistry:放眼全球,世界各地的城市规模和数量都正在扩张。我们如何才能将大城市变得宜居,使每个人都有家的感觉?

刘太格:1969 年,我开始担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师,当时城市人口为 160 万。今天,人口将近 600 万。1971 年,政府出台了一项构思周密的计划草案,我当时的任务是遵循大框架来规划新城镇的细节。几十年来,尽管发展迅速,但我们制定的计划仍产生了积极影响。关键在于我们将城市细分为较小的城市单元。以这种方式,600 万人口被分至越来越小的社区,直到人们感觉像住在高楼组成的村落中。

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呢?

我们将这座城市划分为五个地区,各地区容纳 110 万人口,就像一座小城市。之后,各地区再次被分为 20 万至 30 万人口的新城镇。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城镇里过完一生:出生、上学、工作、就医。而这些城镇又被划分为可步行到达的社区。之后,这些社区便被划分成面积为 2.5-4 公顷的辖区。社会学家认为这一小块土地足够让人们对其产生情感纽带。每一辖区的家庭数不足一千户,在那里人们相互认识并形成社区凝聚力,就像传统群落一样。

这还会带来哪些好处?

在 1960 年至 1985 年间,人们首次被迫大批量迁移至公共住所。他们彼此陌生,大多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民族。因此,创造归属感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辖区意味着人们可以快速了解对方并成为朋友,而不是互不相识。这正是如今新加坡是一个安全城市的原因之一。

如何将这一概念适用于世界其他城市?

亚洲许多城市的人口都超过 1000 万,上海的人口比整个澳大利亚的人口都要多。我建议不要将这些城市视为城市,而应将其视为小城市群。它们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关联,且都要配备相关设施。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步行至其社区中心采购所需品,无需驱车前往。这将减少出行时间、降低燃料消耗并改善空气质量。在中国,我已在此基础上规划了三座人口均为 1200 万的城市。城市规划会影响居民行为—合理规划会鼓励人们节约时间和精力,也会改善市民生活。

新加坡的大部分规划都以人口稠密的高层建筑为基础。在规划每平方米的人数时,是否存在一个不应超越的数字?

比起西方,这一问题在亚洲显得更为急迫。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60%,他们生活在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因此我们别无选择,不得不考虑高密度生活,但同时也必须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无论多么强大的政府都不能阻止人们迁往发展良好的城市。因此,规划师的工作并非确认土地能承载的人口规模,而是从长远角度预测城市可能形成的人口规模,并且要考虑到高度发达城市所需的占地面积,便于所有居民开展日常活动。只有这样,规划师才能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内分配不同类型的土地使用和规模。

 
 
宏茂桥(刘博士在新加坡规划的城镇之一)某公寓楼的户外通道,公共交通近在咫尺。

城市规划五十载

刘太格博士

建筑师兼新加坡前总规划师

刘太格博士是艺术家之子,他最早作为建筑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接受培训,之后在美国纽黑文市耶鲁大学获得了城市规划硕士学位。

回国后,刘博士在 1969-1989 年间担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建筑规划师兼首席执行官,之后在 1989-1992 年间成为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行政总裁兼首席规划师。1992 年,刘博士成为 RSP 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 董事,在 2017 年离开后加入了新加坡 Morrow 公司开展新的建筑与规划生涯。

同时,他还是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的创始主席,曾为约 50 座城市做过规划。刘博士拥有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并在新加坡及各地荣获诸多奖项。

您如何计算每个人的最佳空间大小?

1969 年,我回到新加坡,当时城市极度贫困,但我不得不为低收入群体设计拥有合理居所的新城镇。当时,我坚持尽可能将住房和设施规划得接近全球最高标准。因此,我研究了美国人的占地面积,并以此为指导。即使是第三世界国家,也应该努力达到全球最高标准。要完成过渡与升级的多个步骤需花费大量成本,不合标准的建筑物都需拆除与替换。

许多城市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保障其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我们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良好的长远规划是起点。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我预想的是 2070 年的情景,因为那时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顶峰。我们对整个地区进行规划并分阶段实施,这样城市便可以持续扩大,而不是跃级提升。而我们当时对新加坡的规划正是如此。在第一阶段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人们搬进社区后,我们便开始征税。因此,尽管最初新加坡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我们也无需向世界银行贷款便可以发展一座城市。良好的城市环境需要智能规划和智能管理。

公民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作用?

规划师或政府不可能无所不知,我们需要公民的建设性反馈。当时规划公共住所时,我们不仅提出规划,也监督了施工过程,同时会对已落成的楼宇进行管理。这样的好处在于我们收到了许多意见,因此我们组织多个研究单位整理出那些我们在设计和规划中的不足。每月,我们将从这些反馈中学到的精髓再次应用于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这一进程已持续了 20 年,你可以想象我学到了多少知识。

作为一名规划师,你对你所在城市的居民负有非常神圣的责任。

刘太格博士

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

在过去十年中,许多城市都采用“智慧城市”理念应对挑战。您如何理解智慧城市?

我认为,智慧城市就像人体内的维生素,而规划师的工作则在于确保人体健康。这就要求周密且智能的规划,只有这样人体才能服用维生素,城市才能更强大。维生素是技术,是智能部分。我最大的担心是人们认为科技可以解决一切城市问题,其实不能。城市需求必须通过智能规划和设计得以满足,需要付出真正的努力。理想的情况是结合智能技术和良好规划,但至今全球范围内的好案例寥寥无几。

您说过,城市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个公民的自尊。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城市规划师的目标以五个 E 为指导。即需要考虑生态(Ecology),这样才不会导致全球变暖;需要考虑教育(Education),因为要确保拥有强大的劳动力;需要考虑环境(Environment),良好的环境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城市吸引了投资和人才,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实现这四个 E 后,该城市的居民才能拥有自尊(Esteem)。对我来说,这必须是城市规划师的终极目标。仅仅关注环境是不够的,规划师对其所在城市的居民负有非常神圣的责任,因此必须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需采取哪些措施以迎接未来的城市挑战?

大力强调科技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办法,这一点让我非常担心。我们必须进一步强调智能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建筑师和规划师们倾向于将自己的创意强加在土地上,而我并不认同这种做法。我认为我是土地与人民的公仆。当规划师、政治家和建筑师们都这样看待自己后,也许世界上会出现更好的城市。

阅读相关内容
向上发展
城市空间供不应求,人们如何安居?
城市,在路上
保持交通通畅,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理念。
百折不挠的城市
巴斯夫帮助应对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