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1924
早在世纪之交,巴斯夫就开始了氮方面的研究。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弗里茨·哈伯的研究提高了氨(氮气和氢气的化合物)合成的可能性,并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在巴斯夫,卡尔·博世受命开发工业级氨合成工艺。
煤炭不仅是一种能源,也是当时化工行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为确保原材料供应,1907年巴斯夫、拜耳和爱克发共同收购了位于德国马尔的奥古斯都·维多利亚煤矿。
1908年初,首个假期政策正式生效:工龄达十年的员工可享受一周的假期,期间除基本工资外可享受额外津贴。
1908年:弗里茨·哈伯(1868 – 1934,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和柏林大学化学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利用氮气和氢气来合成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该工艺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在卡尔·博世(1874 - 1940 年,化学家,1919- 1925年任巴斯夫执行董事会主席,1925-1935年任 IG Farben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的领导下,巴斯夫开始开展深入研究。
1911年,在经过广泛试验后,Alwin Mittasch(1869 - 1953年,1904 - 1933 年任巴斯夫化学师)终于发现了氨合成理想的催化剂:活性铁。氨的工业化生产需要广泛的开创性工作:新型钢材的开发和测试,新反应器的设计和试验,特种气体设备和压缩机的建造。
哈伯-博世工艺的技术实施面临着失败的风险。装入钢筋混凝土中的新式压力容器和管道一再爆裂。卡尔·博世亲自找到了解决方案:采用双层管道,内层为软铁覆盖,外部为抗压且带孔的钢制外层。尽管如此,该解决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专家意见。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材料和相关安全问题,巴斯夫于1912年成立了化工行业首家材料测试实验室。材料测试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并控制仪器与工艺工设计中的材料问题。
破土动工一年后,1913年首座氨合成装置在路德维希港基地北面三公里处的奥堡投产。每年可将 9000吨氨加工成36,000吨硫酸铵。100年后,路德维希港基地的硫酸铵年产量达到了875,000吨。
这里还配备了路德维希港和奥堡基地第一个专业消防部门。除消防以外,他们的职责还包括在出现运营中断和管道断裂等事故时提供毒气防护、救护车和急救服务等。
同时,巴斯夫还成立了俱乐部Vereinshaus(现更名为 Feierabendhaus),提供宴会厅、图书馆、餐厅以及保龄球球道供工人们消遣。第一张公司报纸于1913年4月13日俱乐部大楼落成之日同时发行。
卡尔·博世希望对肥料同染料一样经过彻底测试,并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使用说明。这意味着需要开展大量试验,以确定肥料对土壤和作物的效果。1914年,路德维希港附近的林博格霍夫农业研究站成立,主要开展对肥料和作物生理的调查研究。这为巴斯夫在全球开展农药化学业务铺平了道路。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倾其所有投入战争,导致经济负担剧增。战争使得新型工业社会第一次意识到许多产品(包括化学品)都是一把双刃剑。例如,合成氨的开发目的在于确保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食物。然而, 1914年年底,由于弹药紧缺,政府优先佂用氨。氨在奥堡工厂转化为硝酸钾,然后被用于炸药工业。
而用于制造染料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氯和光气,则被双方军队其于制造毒气。
1916年,Fritz Günther (1877 - 1957 年,1901 - 1938年任职巴斯夫化学师)发现了纺织助剂二丁基萘磺酸钠。这是首次发现合成表面活性剂,可减少水的表面张力,其性能超过当时所用的肥皂的洗涤性能。此类合成润湿剂今天仍在餐具和衣物洗涤产品中使用。没有此类润湿剂,就不可能实现“不干抛光”。其他表面活性剂用于制造乳状油漆与洗发香波。
奥堡氨装置进行多次扩建后,政府下令修建第二家大型生产厂,地址选择了东德一个免遭空袭危险的生产基地。经过短暂的建设期后,1917年4月,巴斯夫第二家氨厂在梅尔瑟堡附近的洛伊纳投产。而在奥堡,则开始建设巴斯夫第二大研究设施——氨实验室。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染料制造商已失去了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德国公司在海外的生产设施、子公司、附属公司与销售公司以及登记的专利均被没收,战后赔款严重阻碍了经济复苏。巴斯夫被法国军队占领达数月之久,而与莱茵河东岸的连接也被破坏。
1919年,巴斯夫高级管理层、受薪员工与工人代表成立了一个教育联合委员会。其目的在于为巴斯夫全体员工组织晚间娱乐活动、讲座和音乐会。这为今日巴斯夫赞助各种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交响乐与室内音乐会以及一系列特殊活动与众多的体育休闲设施不仅向巴斯夫员工提供,同时也向员工家庭、路德维希港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开放。
1918年11月,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同样使公司章程发生重大变化。之前公司与员工间“家长式”的管理方式为强制的劳资协同经营制度所取代。1919年 7月,巴斯夫与员工签订了化工行业首个集体工资协议,该协议保证了工会要求的八小时工作制。1920年,巴斯夫选出了首个劳资协议会;其代表于1922年获允许参加公司监事会。
1921年9月21日,新的奥堡生产基地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500多人遇难,并对生产基地和周边社区造成了重大破坏。在仓库中翻松化肥所产生的强力气流引发爆炸,从而导致了这场事故。
卡尔·博世在悼念活动上表示:“灾难并非由疏忽或人为因素引起,我们至今仍无法解释的未知自然因素使我们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我们多年来生产并用于为数以百万计的国民提供食物的物质,如今突然因为某些我们无法获悉的原因而成为我们最残酷的敌人。它令我们的生产基地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更为惨痛的是,事故造成了大量无辜者的丧生。今天,我们是这样无助而又无能为力,我们安慰遇难者家属与伤者的所有举动均无法挽回他们所失去的一切。”
战争的失利令德国发生了无法遏制的通货膨胀。一美元可兑换4.2万亿马克。1923年,巴斯夫的资产为65,733,583,748百万马克。巴斯夫试图保护员工免受货币贬值的影响。1923年,在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公司引入了新的货币“苯胺元”。短期内,它在该地区成为仅次于钞票的最为抢手的纸币。
哈伯-博世工艺使巴斯夫成为第一家开始从高压技术所带来的机会而开展业务的公司。正是该项技术促成了大规模化学运营。1923年,Matthias Pier(1882 - 1965 年,1920 - 1949年在巴斯夫任职的化学师)成功合成了甲醇。而另一自然元材料垄断也被打破:自然甲醇被合成甲醇所取代。一年前,在Friedrich Wöhler在实验室中首次合成尿素的100年后,巴斯夫第一次成功利用氨和二氧化碳以工业规模生产出了尿素。
Fritz Winkler(1888 - 1950 年,1916 - 1950年在巴斯夫任职的化学师)尝试在氨制造过程中改良合成气的生产,并于1924年发现了流化床法则。在微粒褐煤炼焦工艺中,这一技术可产生大量优质可燃烧气体。基于Winkler法则,巴斯夫于1950年开发了通过在流化床熔炉中煅烧黄铁矿,生产硫酸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