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 - 1989
在美国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的压力下,巴斯夫和中国的直接商务往来自1957年以后举步维艰。

70年代中期,巴斯夫得到以巴斯夫技术建设羰基合成醇装置的技术转让许可。它是生产增塑剂综合装置的一部分,在路德维希港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在中国东北的吉林建成。图片左侧可以看到一个绕带式高压容器,这是1977年在路德维希港生产的。这个反应装置长18米,内径130厘米。(照片:巴斯夫)
就在1964年,中国开始创办广州交易会,广交会每年举行两次,目的是促进对外贸易。

在中国,很长时间来人们习惯在生产装置的建设中用竹脚手架。
巴斯夫董事会早在1962年中就表达了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设施的兴趣。
1972年,巴斯夫的总销售额已接近120亿德国马克,是公司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捷成这家源自丹麦和德国的中国代理商经手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行业。
为了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中国领导人对购买西方先进的化工技术非常有兴趣。
在中国的业务需要扩展,为此需要同中国政府部门进行谈判,这使得公司有必要在中国首都北京设立常驻代表机构。
巴斯夫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自己的大型组织铺平了道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成功合作后,巴斯夫这家化工公司与捷成洋行即将分道扬镳。
在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实践过程中,中国领导人开始着手把石油化工综合生产单位从政府各部的行政捆绑中解放出来。
这一举措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直接促成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成立,中石化在其中的主要职责是运营业务。

香港的农业咨询(照片:捷成历史档案馆,丹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