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巴斯夫大中华区多个基地已引入了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和应用。
巴斯夫致力于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中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工厂的生产力和安全性。巴斯夫已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发了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预测性维护、增强现实技术和人员定位系统。
2018年,巴斯夫大中华区多个生产基地加入了数字化之列。我们还积极开发适用于当地条件的特定数字化应用。
增强现实(AR)技术
- 将集中式数据与移动设备相结合,将真实世界的生产装置与虚拟世界的数据和信息叠加呈现
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生产人员可以通过工业定制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取实时参考数据和任务信息,从而轻松便捷地进行日常工作和安全检查。现场人员可以根据操作说明快速检查设施,获得具体测量结果,甚至更省力、更精准地解决相应的问题。他们还能直接生成电子报告,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人为错误。收集到的整合数据经过软件分析,可以实时反应现场检测情况。2018年,巴斯夫大中华区18个生产装置成功引进增强现实技术。
操作员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对阀门进行定期检查。
操作员借助平板电脑记录电压状况。这提高了定期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预测性维护
- 预测关键部件和单元的维护需求
- 在定期维修和生产之间实现更有效的平衡
预测性维护利用数千个传感器抓取生产装置中实时产生的数据,并参考历史数据,有效检测和预测关键生产资产(如压缩机、涡轮机、泵和热交换器)和流程组件(如重型旋转设备)中的异常情况。其目标是预测最佳的维护时间,避免故障产生,同时减少计划外的维修需求。2018年,巴斯夫大中华区的多个生产装置开展了数十个预测性维护项目。
人员定位系统
- 加强人员安全管理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对于未受过进厂培训、或不具备相关准入许可、或未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的人员,人员定位系统可防止他们进入工厂禁区。这有利于提高关键整修项目期间的安全和效率。该系统还可以在紧急情况时显示人员的实时信息,帮助确认疏散过程中所有人员的位置。
巴斯夫大中华区自2017年6月起启动该系统的开发,并于2018年完成了多个试点项目。目前,该系统已在巴斯夫上海漕泾生产基地和江苏省如东县的生产基地推广应用。在江苏,当地政府推荐多个化工园区内企业应用实时人员定位系统。
预测性排放管理系统
-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环境排放数据
在大中华区,巴斯夫还开发了预测性排放管理系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环境排放数据进行处理和预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相关人员可以立即进行调整和控制。2018年起,巴斯夫大中华区一生产基地开始试点该系统,对废气和废水排放情况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