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 助力青年科学家成长

“研发人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亚太创新园(上海)为他们创造了许多机会,并提供一系列机制鼓励其开展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

闻海默博士(Dr. Helmut Winterling),巴斯夫分散体及胶状材料研究全球高级副总裁

2016年加入巴斯夫担任上海研发中心护理化学品研究实验室负责人的彭心怡最近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认识了更多新同事:她参与了公司内部的一项创意竞赛——Afternoon Mind Refresh,并获得了这一轮比赛的冠军。

Afternoon Mind Refresh是巴斯夫亚太创新园 (上海)激发创新的一种途径。它通过定期的创意分享和讨论,邀请科研人员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大胆设想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将科学灵感转化为实际研发项目,从而有效推动技术发展和业务增长。自2016年来,该活动总共举办了三轮,亚太创新园(上海)的科研人员都能报名参加。

“我们营造了开放的环境,鼓励科研人员借由生动的演讲交流创新思想。”巴斯夫分散体及胶状材料研究全球高级副总裁,同时也是Afternoon Mind Refresh活动赞助人兼评委的闻海默博士(Dr. Helmut Winterling)表示,“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不少志向于此的同事,他们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善于积极主动寻找生活中的创新灵感。”

在2017年3月的比赛上,彭心怡提出了“如何在不增加其它步骤的情况下,加速洗发后的吹干速度”这一课题。这一提案来源于她的实际生活体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特别是长发的女生,都有这样的困扰,每次出门前都要花上小半小时吹干头发。于是我思考,是否可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方便大家的生活。”

作为一名刚加入公司的新人,心怡的工作总是围绕一些设计完毕、已有初步结果的项目展开后续研究。在得知这一活动后,她马上报了名。这次的提案完全由自己发起并主导,这令她感到兴奋,“就像自己生出来的。”她说。

与心怡的经历相似,上海研发中心建筑材料与系统研发化学师张梦宇也因为Afternoon Mind Refresh活动实现了一次“主动出击”。2014年加入巴斯夫之后,她平常的工作都在实验室,协助实验室负责人完成各类实验。

她的灵感源于工作,专注建筑材料研发的她想要做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施工的“智能”地坪。

要推进项目,首先需要学会如何介绍和推介自己的想法,获得别人的认可。Afternoon Mind Refresh规定了项目陈述时间为5分钟。在正式陈述之前,梦宇做了多次练习,却总是会纠结于技术的细节之处。

“要从一个听者的角度出发来介绍你的想法,而这个人极有可能对这个领域完全不了解。”她的同事提出了建议。于是,梦宇重新理出了一条思路: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以及实现它的可行路径是什么。清晰的陈述思路帮助她获得了评委会的认可,她也因此幸运地在活动中获胜。

既然已经成为主导者,获胜者们就不能仅仅从研发的角度考虑问题。参加Afternoon Mind Refresh以来,梦宇的跨部门协作能力就在不断提升:“我需要跳出‘化学师’这个角色。”过去,作为一名化学师,她只需要考虑技术能否实现、如何试验等。现在,她需要听到更多的声音,感知市场需求、考虑商业前景以及规避政策风险等。这些对于年轻的梦宇来说,都是不同于以往的职场历练。

在提案准备阶段,为了了解地坪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梦宇找到了业务部门的同事了解地坪材料的实际使用痛点,发现温度是影响地坪施工的重要因素,并最终确认了“智能”地坪的提案。

随着项目的推进,梦宇认识了更多和她的项目有交叉但是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的同事:“我发现另一个部门恰好有一款产品,与我的‘智能地坪’在技术上有共通之处,于是在项目会的帮助下与他们建立了联系,获得了不少指导。”

对于心怡,活动中收获的人脉也将有助她日后的工作。通过Afternoon Mind Refresh,她认识了更多来自业务部门的同事,他们从市场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想法,给她带来了不同视角的启发:“在研发的过程中,来自其它部门的同事的想法将帮助我更好把握研发思路。”

和彭心怡、张梦宇不太一样,曹哲晖在工程研发领域的工作与生产紧密联系,他的创新聚焦在化学工艺工程环节上。他擅长用计算机模拟工厂中的物料、能量和工艺单元,以此来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生产问题,提升生产效率。如今,他已从亚太创新园(上海)的工艺工程科学家成功转型为巴斯夫漕泾基地的装置工艺经理。未来,他将继续专注于工艺和装置运营相关工作。

刚加入公司,哲晖就来到公司总部德国路德维希港进行为期9个月的培训。除了系统学习各项工作技能外,他也参与了不少实际项目。“在工艺工程方面,德国拥有丰富的经验。实际的项目经验帮助我了解各部门间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不少专家人脉。”哲晖说。

而真正的转变来自实际工作。“此前在学校也有项目经验,但是跟实际生产如此密切结合还是第一次,”谈到工作中的感悟,哲晖说道,“在学校项目中,我的目标是‘得到实验结果,并理解现象背后的机理’;而到了实际生产中,我需要从工厂、商业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这样,我给出的不仅是一个报告,而是一套解决方案。”

2016年6月,哲晖接到一个项目,一家巴斯夫内部的工厂需要一套自动化的操作流程来替代现有的人工控制生产装置。看似是用“自动”代替“手动”,但在与工厂和业务部门交流、翻阅以往项目报告,并咨询了总部他国经验后,他发现,除了简单实现自动化,该工厂更需要通过优化操作条件,根据产品和原料的市场价格变化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之后,哲晖开发了一个模拟工具,只需要输入几个影响生产的因素数值,就能自动算出几项关键操作参数,从而指导工厂实现高效生产。工具完成测试后,他又和工程部门一起合作,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的反馈调整了模型。

“好的模拟软件需要精准的数据不断调试。巴斯夫丰富的一线的生产数据累积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哲晖补充道。

除此以外,巴斯夫的全球实验室资源都可以按需调配。“巴斯夫拥有一流的实验系统,如果需要还可以让同事专门在实验室测量需要的实验数据。”哲晖说,“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我们的项目常常是在多国同事的协助下完成的,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使我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想得更远。”

彭心怡的快干实验也需要动用多个实验室资源,位于德国总部能够提供产品测试,而中国强大的分析中心则能支持相关后续分析。

“研发人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我们在亚太创新园为他们创造了许多机会,并提供一系列机制鼓励其开展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想法实现成为产品创新。”闻海默博士总结道。

相关文章

实验室里的黑马
“城市生活”创意大赛冠军团队成员谈论获奖背后的故事。
实验·源:源自坚实基础
巴斯夫正在扩建位于上海的研发设施,这为本地学生带来了众多就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