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开放式创新 成功有道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资,为市场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亚太区的研发和创新实力,巴斯夫与亚洲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共同成立先进材料开放研究网络(NAO)。该网络于2014年3月由巴斯夫联合中国、日本、韩国的顶尖高校创办。作为巴斯夫在亚太地区的博士后中心,NAO与这些高校合作发起、协商并建立研发合作及其法律框架,从而促进巴斯夫研究人员与学术界的交流合作。

NAO是巴斯夫全球科学合作网络的一部分,旨在为巴斯夫在亚太区的科学家、高校和研究所的学者们提供一个地区性平台,研究材料科学、建模及合成方法等课题,以共同促进开放式创新。

巴斯夫先进材料与系统研究平台总裁兼亚太区研究代表罗海德(Harald Lauke)认为:“企业家精神、创造力与合作是实现创新的主要因素。”NAO 将这三者有机结合,促进各方在先进材料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开拓科学视野,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

“开放式创新”理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能促使巴斯夫与世界各国的专家建立联系,形成一个活跃的合作平台,从而交流创想,共同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巴斯夫对工业和市场动态的把握,以及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丰富经验,对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具有重大意义。

“开放研究为工业和学术界搭起了有效的沟通渠道”,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门永锋教授说,“与巴斯夫合作有助于修正我们的研究方向,促使研究进入工业流程。这是令学术界人士最有成就感之处。”

巴斯夫亚太区勘察与开放研究中心高级经理Claudia Staudt希望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地区性集群,促进工业与学术界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一年两次的NAO家庭日(学术交流活动)这种面对面的会议和时常的讨论,为博士后提供了理想的工作氛围,让他们在一支干劲十足的团队里不断发展自我,共同加快将研发转化为产品的进程。”

通过亲身参与NAO的项目,博士后在校生有机会与巴斯夫科研人员和知名高校的教授共同合作交流,为未来成为优秀的工业研究者夯实基础。李晓辉在就读博士后期间参与了NAO项目,他的科研和个人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2016年1月,李晓辉正式加入巴斯夫位于上海的研发团队。他表示:“NAO如同一座大学与公司之间的桥梁,也将我过去的经验与未来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过去两年里,众多教授、博士后以及巴斯夫研究人员共同围绕28个项目在NAO平台下展开密切合作。在与韩国首尔汉阳大学的一个合作项目中,研究人员开发了能够预测复合材料风力发电机叶片疲劳寿命的方法,为风机叶片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在另一个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项目中,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用于建筑材料领域的新型干粉。

首批与巴斯夫业务部门衔接的主要研究成果转化项目已于2014年完成。目前,有13个合作项目正在进行,涵盖涂料、复合材料、功能聚合物与添加剂等领域。

例如,巴斯夫团队正与复旦大学高分子物理建模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聚丙烯酸/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项目合作。该项目团队已成功开发出一种优化涂料与保温材料应用配方的理论工具。结合建模与实验工作的多学科方法是取得上述成功的关键因素。

“与杰出科学家合作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凭借 NAO 这一平台,巴斯夫的研发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新的技术和业务领域”,时任巴斯夫亚太区勘察与开放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兼项目负责人 Sébastien Garnier 表示,“NAO已成为巴斯夫与亚洲学术界沟通的重要桥梁。我坚信,在双方不断的努力下,未来更多的创想能通过该网络得以构建。”

“我非常欣赏在NAO项目中我们与巴斯夫所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巴斯夫展现了对长远目标的决心和执着,以及对多元化所持有的开放心态”,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的邱枫教授说,“我期待与巴斯夫之间的长期合作,更相信双方的合作会是双赢的。”

“我期待与巴斯夫之间的长期合作,更相信双方的合作会是双赢的。”

邱枫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探索·连结·发展:教授与学生分享他们在NAO的经验

巴斯夫博士后中心

相关文章

学术共同体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华东理工大学的沈炜教授谈论了他的观点。
启迪化学新思维
巴斯夫大中华区科技合作与创新管理部总监马莲博士谈论巴斯夫十多年来的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