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垂範 實踐責任關懷

2015 年,中國天津港大爆炸用生命的代價喚醒了全民消防安全管理的意識。

早在30 年前,國際化工界已經在反思工業化學事故對環境的影響。1985 年,加拿大政府首先提出「責任關懷」(responsiblecare);1992 年, 國際化工協會聯合會(ICCA)逐漸在全球推廣這一理念,全球大型跨國化工企業紛紛將責任關懷融入企業發展的目標和經營方針之中,進而推動「責任關懷管理體系」的建立。

「責任關懷」是全球化工行業自願發起的一項活動,參加企業共同致力於提高環境、健康與安全(EHS)表現,並向利益相關者公開其產品和流程資訊,以樹立化工行業在社會上的新形象,推動全球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責任關懷的實踐者和宣導者,巴斯夫在中國不僅以身作則,在日常管理中貫徹落實這一原則,更協助相關政府部門和社區工作人員,加強緊急應變小組的設立,進一步推動責任關懷在中國化工行業的落實。

「越來越多的中國化工同業意識到責任關懷所做出的貢獻,並投身責任關懷體系,我們深受鼓舞。」

張理,巴斯夫大中華區責任關懷部總監

巴斯夫是《責任關懷全球憲章》的共同發起者,也是最早一批向中國政府和企業分享這一理念的跨國公司。

2008 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出訪德國,期間訪問了位於路德維希港的巴斯夫公司。時任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賀斌傑博士(Dr. Jürgen Hambrecht)詳細介紹了公司在責任關懷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成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工業廢水污染德國的萊茵河,霧霾籠罩在曼海姆和魯爾工業區的上空,化工工廠事故頻發。隨著巴斯夫等德國化工企業把實踐「責任關懷」作為自身的重要發展策略之一,曾經的污水開始變清,陰霾的天空慢慢放藍。而巴斯夫的工廠事故致死率也不斷降低,從1970年代平均每年發生20 多起死亡事故,到2000 年後再未發生過因製程安全引起的死亡事故,安全績效大大提高。

張德江在聽完巴斯夫的相關介紹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回國後便著手展開相關工作,最終促成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CPCIF)在中國石化行業推廣責任關懷。

作為CPCIF、ICCA 和國際化學品製造商協會(AICM)的重要成員,巴斯夫積極發揮帶頭作用,不遺餘力在中國推動責任關懷,在緊急應變、化學品法規宣傳和公共傳播領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優異的表現得到相關部門的一致認可。

2014 年,CPCIF 授予巴斯夫「責任關懷組織獎」,巴斯夫是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跨國企業。2015 年,AICM 授予巴斯夫「責任關懷主席獎」;巴斯夫在臺灣的一個基地因其對責任關懷的巨大貢獻獲得當地市政府的表彰;巴斯夫上海的一個基地獲得「節能減排先進企業獎」;巴斯夫南京的基地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授予年度安全先進單位稱號。

2015 年9 月,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博凱慈博士(Dr. Kurt Bock)在上海主持《責任關懷全球憲章》簽字文件移交儀式,逾400 家中國化工企業簽署的文件由CPCIF 遞交給ICCA,彰顯中國化工企業對責任關懷的集體承諾。

巴斯夫大中華區責任關懷部總監張理說:「責任關懷為全球化工行業確立了標準,透過巴斯夫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中國化工同業意識到責任關懷所做出的貢獻,並投身責任關懷體系,我們深受鼓舞。」

「我們希望能引領中國化工行業履行EHS高標準,改善透明度與鄰居的溝通,提高緊急應變水準,使所在園區以及週邊社區居民從中獲益。」

何新源,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上海首席代表

提高社區認知對於化工行業實踐責任關懷有重要的作用。巴斯夫積極與所在社區溝通,保持資訊透明,坦誠對話,協助所在社區共同建設,承擔社會責任。

巴斯夫在全球建立了84 個社區諮詢委員會(CAP),其中大部分位於大型生產基地。CAP 主要由化工基地附近的居民或當地機構代表組成,為居民與基地管理層提供了一個坦誠和透明交流的平台。在大中華區的上海、重慶、南京,巴斯夫都建立了CAP。

透過CAP,巴斯夫定期舉行開放透明的對話和基地開放日活動。除專案簡報、營運情況介紹外,巴斯夫還針對當地社區切身利益的話題展開討論,如環境、安全、就業等,與當地社區建立了和諧的關係,增加雙方的信任度。

巴斯夫不僅擁有嚴格的EHS 自我監管考核體系和完善的緊急應變體系,定期在內部展開系統化的危險品緊急應變培訓,更與外部的環保部門、消防部門、工業園區建立了長期、廣泛的交流機制,和同業以及週邊化工企業分享豐富的EHS 管理和實務經驗。例如,2015 年,巴斯夫與上海金山第二工業區的多家中國企業的EHS管理人員分享了責任關懷最佳實踐。

「巴斯夫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配合政府部門展開安全環保工作」,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上海首席代表何新源說,「我們希望能以此引領中國化工行業履行EHS 高標準,改善透明度與鄰居的溝通,提高緊急應變水準,使所在園區以及週邊社區居民從中獲益。」

張理表示,為促進緊急應變專業知識交流、深化與運輸事故資訊和緊急應變系統(德國政府和企業共同建立的網路)的合作,巴斯夫於2015 年邀請上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代表訪問巴斯夫路德維希港基地,分享巴斯夫消防隊累積百餘年歷史的豐富經驗,探討化學品緊急應變的處理機制。

回國後,上海代表團即著手籌備緊急應變機制,邀請巴斯夫提供相關支援,提升中國相關工作人員對危險化學品的知識和緊急處置能力。

巴斯夫還與上海化學工業區管委會及下屬的消防支隊展開合作,在上海消防局的支援下,開始在工廠成立自己的專業消防隊,嘗試新的措施和辦法,據此建立起緊急應變的最佳實踐。

2015 年9 月,「上海市特種設備事故緊急應變處置綜合演練」在巴斯夫漕涇基地內舉辦。這是上海市政府首次在化工生產裝置內舉辦政企聯動聯合演習。來自上海市化學工業區緊急應變中心、醫療急救中心及巴斯夫的100 餘位工作人員參與了此次演習。

2015 年,巴斯夫捐贈配有專業空氣污染物監控設備的環境監測車予漕涇的上海化學工業區,幫助化工區管委會妥善進行園區日常環境監測和環境緊急應變處理。

在重慶,巴斯夫捐贈了一台全新的化學事故救援車予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巴斯夫重慶MDI 裝置所在地)公共消防站,用於危險品(特別是危險化學品)的收集、轉運和清洗。這是該地區公共消防站擁有的第一輛此類化學救災車。

此外,巴斯夫還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不斷創新,研發生產先進的防火和滅火用品,提高全球消防水準。

由Ultrason® 和Ultramid® 熱塑性塑膠製造的消防頭盔十分輕巧,配戴舒適,最高工作溫度可達220℃,具有優異的阻燃性和耐衝擊性,可保護消防員頭頸部免受掉落碎片的傷害,保障消防員的生命安全。Ultrason® 良好的透光性則讓消防員在惡劣的環境中也可透過透明面罩看清周圍情況。

而採用Elastollan® 熱塑性聚氨酯生產的高壓消防軟管可讓使用壽命更長,抗刺穿性和耐磨性也大幅增加。Elastollan® 既提高了消防軟管的高爆破壓力,也確保了極佳的韌性,防止軟管打結,易於捲繞。此外,它可在潮濕條件下存放,不會腐爛,並對陽光和化學品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先進的技術裝備和安全可靠的防護用品是提升緊急應變處理能力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巴斯夫大中華區責任關懷緊急應變經理嶽海兵說,「只有這樣,緊急應變人員才能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得到有效的保護,更有效率地採取緊急措施。」

employee
健康至上
巴斯夫大中華區職業健康醫師暢談職業健康管理在化工公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