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循坏愿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循环经济思想的发展对我们都有重要影响。杜欢政教授是中国这一理念首屈一指的促进者,他相信中国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同时关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也有一些想和我们分享的。

Creating Chemistry: 您如何定义循环经济?
杜欢政教授:线性经济是从原材料做成产品,使用后废弃。循环经济是从原材料到产品,然后变成再生资源,完成一个循环的过程。在中国,我们更进一步地认为循环经济是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物。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从生产的前端就要开始搞生态设计到绿色制造(包含生产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产品),合理消费及循环利用。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我们认为循环经济是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您个人对循环经济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兴趣?
1985年,我带着学生到温州附近的一个小城市去调研,该城市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开关低压电器制造基地之一。当地从全国各地收来旧的变压器,如果能用的,油漆刷刷作为二手产品卖出去了,不能用的,把从大的变压器中拆出来的硅钢片冲成小硅钢片,做成小变压器。所以在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对废弃物循环利用我们考虑的是解决中国资源不足的问题,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从环境的角度来考虑资源循环。这个和德国还有日本不同,他们是从环境问题开始,然后开始考虑资源问题。
“在西方,工业化花费了大约200年。而今在中国,我们拥有的是压缩饼干式的发展。”
中国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发展循环经济的计划并将指导方针写入了近期的五年计划。对于观察者来说,在令人钦佩的同时也是令人吃惊的。为什么当中国仍然在追赶西方经济的时候,已经如此迫切地接纳更绿色经济的概念了呢?
在西方,工业化花费了大约200年。而今在中国,我们拥有的是三十年的压缩饼干式的发展,这使得中国既要解决发展中国家碰到的问题,又要解决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中国希望探索一条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做示范。

虽然中国非常善于规划和制定目标,但是在实现它们的时候往往遇上困难。例如目前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分类和有效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你们对此怎么做?
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从2000年就在包括北京和上海的8个城市开始了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到现在都没有成功。原来都是政府号召一下,政府发个文件,领导讲一讲,媒体报道一下,领导去现场去做一做,后面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最近我们在广州在做城市废弃物系统解决方案。要有前端垃圾分类,中间分类运输,后面分类处置,一套系统打通以后才能做,引入企业参与,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循环经济良好运行,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需要紧密合作来创造和实施解决方案。中国是如何支持这种合作的?
循环经济第一解决环境问题,第二解决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公共性的,资源是市场性的。实现资源循环是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才能完成。如对废弃牛奶盒、废弃玻璃的循环利用,价值链缺失部分通过政府的低附加值废弃物补贴,或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EPR)的方法来解决。
毋庸置疑地,中国的环保努力不仅仅影响中国,同样也影响着整个世界。目前有足够的国际合作来推进循环经济吗?
中国在这个领域里一直认为必须要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推动,一方面是要在做这个的过程中要学国外的经验,第二方面是我们中国做的好的案例我们也要和世界来共享。我们和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有各种国际合作平台来推动循环经济,如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框架下的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现有四十二对合作伙伴。我兼任院长的中国的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和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推动在中国用农业废弃物秸秆替代石油产业化生产植物环保瓶。中日之间围绕城市典型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合作,中德之间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成立工作组。并且中国每年举办发展中国家循环经济培训班,向发展中国家介绍中国循环经济成功案例。
展望将来,对于实现循环经济你是否乐观?
我认为循环经济这个事情是只要人类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做的。有政府的引导、公众的参与、企业实施和全社会推动,在中国乃至全球实现循环发展是必然的。

“有政府的引导、公众的参与、企业实施和全社会推动,在中国乃至全球实现循环发展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