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
中国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快速创新的阶段。从史无前例的大型工程项目,如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到偏远地区古村落的旧房改造,巴斯夫运用高效、耐用的建筑材料和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应对来自过去与未来的全新挑战。
助力城市基础设施
- 用于最长跨海大桥的高效、可持续材料
- 灌浆解决方案推动低风速地区风电事业
- 为航天工厂提供高性能地坪系统
- 快装地坪系统为中国援非项目提供支持
历经九年建设,连接珠江三角洲三大区域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正式通车。大桥全长55公里,由多座桥梁、一条海底隧道和多个人工岛共同构成。通车后,三地间通行时间可缩短60%,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业繁荣带来新动力。
巴斯夫多项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被用于这一超大型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MasterSeal® 678聚脲喷涂解决方案可快速固化,形成具有高抗拉强度和抗撕裂的弹性防水涂膜,保护桥墩免受腐蚀、水蚀及磨损;MasterEmaco® T 2900聚氨酯弹性砂浆帮助桥面吸收交通荷载,确保行驶安全;MasterTop® 地坪系统则为大桥停车库提供具备优异机械阻力的耐用地面。

中国风电行业蓬勃发展,需要针对多样的风力条件设计新的应用方案。其中,施工上的创新必不可少。2018年,巴斯夫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装),在河南省的低风速区成功吊装了一台120米轮毂高度钢混塔筒。该塔筒是风力涡轮机的支撑主体,其成功吊装标志着风电发动机组的技术发展又添一座里程碑。
由于该塔筒混凝土段高度超过80米,因此需要更好地吸收动态力,并实现塔身与塔基间轴承的有效载荷分配。为解决这一问题,塔筒的灌浆材料使用了巴斯夫MasterFlow® 灌浆解决方案,该材料具有超高强度、抗疲劳性以及出众的长期耐用性。巴斯夫还提供灌浆施工的现场技术支持工作,确保吊装过程快速安全。
巴斯夫的材料解决方案也对航空航天业至关重要。天津运载火箭组装基地负责各类航天火箭材料的运输、组装和测试。这些特殊任务需要安全有效的工作环境,其地面需要承受各种连续机械冲击、重负荷、化学物质接触以及频繁的车流及客流。巴斯夫Ucrete® MF聚氨酯地坪系统具有高耐久性、防滑、防腐蚀、耐磨以及耐热冲击等特点,可满足这些要求,保障总装厂房的地面安全。
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是中国在非洲塞内加尔最大的援助项目。巴斯夫为该项目提供了MasterTop® 1324 弹性聚氨酯地坪系统。凭借对场馆工程条件和地坪性能需求的准确了解,巴斯夫帮助承建方湖南建工集团排除一切环境及技术挑战,确保项目在两年内如期完工。
建设美好家园
- 可持续方案助力乡村振兴计划
- 光稳定剂提高TPO屋顶卷材的耐用性
201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规划,旨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为响应这一国家新战略,巴斯夫与同济大学展开合作,共同重建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房屋。这一合作项目将同济大学的研发能力与巴斯夫先进材料及技术相结合。
双方已在浙江东南部黄岩地区一个有着近900年历史的村落展开合作试点项目,将当地一旧粮仓改造成为现代民宿。包括凡士能® 墙面技术在内的多个巴斯夫可持续建筑解决方案被用于其中。经过改建的民宿具备一系列诸如太阳能屋顶、雨水收集利用、节能墙面和门窗等节能功用。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师正在寻找更耐用的建筑材料。2018年,中国领先的防水材料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将巴斯夫Chimassorb® 光稳定剂纳入热塑性聚烯烃(TPO)屋顶防水卷材标准方案中。TPO屋顶防水卷材主要用于保护平屋顶免受暴雨所引起的渗漏。巴斯夫Chimassorb紫外光稳定技术能够减少防水卷材因暴露于紫外线(UV)辐射和高温时过早降解的可能,从而确保屋顶卷材的抗紫外线(UV)能力,延长产品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