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化身科學家 生活取材設計趣味實驗
香港 - 2018年11月19日 - 兩名來自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的中五學生楊樂怡及黃晞溢,憑着由她們設計的一個既安全,又可以促進兒童對化學產生興趣的全新實踐實驗,在由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及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聯合舉辦的「巴斯夫小小化學家 – 實驗挑戰賽」 (實驗挑戰賽) 奪得冠軍。
為推動STEM (即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 教學,實驗挑戰賽邀請中學生為6至12歲的小朋友設計合適的實驗,以激發兒童對化學的興趣。每年獲勝的實驗將於次年巴斯夫亞太區的「小小化學家」互動科學工作坊被採用。是次比賽要求參賽隊伍以城市生活、能源或食物為主題設計實驗。今年有超過100位來自22間中學的學生接受挑戰,其中六隊入圍隊伍已於2018年11月10日向由巴斯夫及中大代表組成的評審團介紹實驗的設計概念。評判團根據各隊的創意、學習成果、安全性、在巴斯夫「小小化學家」推行的可行性,以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表達技巧的表現作出評分。
冠軍隊伍選取珍珠奶茶為題材,於獲獎實驗中展示如何運用海藻酸鈉和乳酸鈣之間的化學反應,使飲品凝結成球體。此實驗透過正向球化或反向球化技術,使液體轉變成如珍珠般的液態小球體。冠軍隊伍不但能夠清晰地闡述實驗過程並展現其批判性思考,於問答環節也表現出色;她們的科學求證技巧亦令一眾評判印象深刻。
中大化學系魏濤教授表示:「實驗挑戰賽提供一個平台予學生,提高他們對科學及科技的興趣、從而加強實踐知識的能力、培養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希望透過是次活動,鼓勵更多學生日後修讀與STEM有關的學科,以推動香港的創新科技的發展。」
巴斯夫亞太地區企業事務市場傳訊區域總監林慧敏女士表示︰「藉此比賽,我們希望提升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以及讓他們了解如何將科學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為小朋友設計實驗,我們鼓勵學生跳出書本的框架,實踐知識。」
第二名是港大同學會書院的陳明見及譚敬曦,他們的作品「食物動力船」利用酸與鹼之間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推動水樽船前進。第三名是聖保祿學校的羅雪兒及李曉怡,她們的作品「我的水樽在哪兒?」利用海藻酸鈉及海藻酸鈣所產生的球化技術製成食用水球,以取代膠樽。另外三隊入圍隊伍分別來自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及聖保祿學校。
「巴斯夫小小化學家」是一個為6至12歲小朋友而設的免費互動化學教育活動,讓小朋友透過做安全及富趣味性的實驗,探索化學的奧妙。巴斯夫早於1997 年在總部德國路德維希港設立「巴斯夫小小化學家」。這項活動現已於全球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舉行。由2002年於亞太區推出至今,已有超過30萬位小朋友參與。活動於2005年推廣至巴斯夫亞太區總部 ─ 香港。